火绒针对医院的终端安全解决方案
一、医院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一)网络架构与设备多样性
随着医疗数字化建设的持续推进,青田医院构建了复杂且庞大的网络架构。在网络布局上,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办公区域网络,还包括各类医疗设备专用网络,如核磁 CT、X 光机等大型医疗设备所在的影像科室网络,以及自助挂号支付一体机等面向患者服务的终端网络 。不同区域的网络需求和安全要求各异,办公区域侧重于日常办公软件的流畅运行和数据传输的便捷性,而医疗设备网络则对数据的准确性、实时性以及设备运行的稳定性有着***高要求。
从设备类型来看,医院内部终端设备种类繁多。办公电脑方面,既有性能较高的新型设备用于处理复杂的医疗数据和业务流程,也存在大量配置相对较低、使用年限较长的老旧电脑,部分仍在运行 Windows XP、Windows7 等操作系统。这些老旧设备由于硬件性能限制,在运行现代安全软件时可能会出现卡顿现象,且操作系统的过时导致安全漏洞层出不穷,***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
在医疗物联网设备方面,除了上述提到的大型影像设备,还包括病房中的各种监测设备,如心电监护仪、输液泵等,以及手术室中的精密医疗仪器。这些设备型号、品牌众多,各自具备独特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方式,使得网络环境变得***为复杂。例如,一些早期的医疗设备在设计时可能并未充分考虑网络安全因素,缺乏有效的身份认证和加密机制,容易遭受外部攻击或数据泄露风险。
(二)业务系统复杂性与数据交互频繁
青田医院内部运行着多种关键业务系统,其中 HIS(医院信息系统)作为核心,整合了患者挂号、就诊、收费、住院等全流程信息,是医院日常运营的基础支撑。PAC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则专注于医学影像的存储、传输和处理,对于医生准确诊断病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LIS(实验室信息系统)负责管理医院的检验数据,实现了检验流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
这些业务系统之间需要频繁进行数据交互。例如,患者在挂号后,其基本信息会自动传输至 HIS 系统,并在就诊过程中与 PACS 系统共享,以便医生查看影像资料进行诊断;检验结果则通过 LIS 系统反馈至 HIS 系统,供医生参考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医院还需要与院外机构进行信息交互,如与卫健委进行疫情数据上报、与银联进行支付结算、与社保部门进行医保信息核对等 。
在数据交互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安全风险。一方面,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可能存在漏洞,被黑客利用进行数据篡改或窃取;另一方面,与院外机构的网络连接增加了外部攻击的入口,一旦遭受攻击,可能导致患者信息泄露、业务中断等严重后果。此外,医院内部医护人员的办公上网和患者就诊时的网络访问需求,也进一步加大了网络安全管理的难度,如何在保障网络畅通的同时,防止恶意软件、钓鱼网站等对网络的侵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医院终端面临的安全挑战
(一)操作系统老旧与高危漏洞
在青田医院的终端设备中,大量老旧设备仍在使用 Windows XP、Windows7 等操作系统。Windows XP 自 2014 年微软停止更新后,已不再获得官方的安全补丁支持,这使得该系统犹如 “裸奔” 在互联网中,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型病毒和黑客攻击手段,毫无招架之力。Windows7 虽然微软在 2020 年 1 月停止了主流支持,但仍有部分用户在使用,尽管后续提供了扩展安全更新,但对于一些复杂的攻击场景,防护能力依然有限 。
这些老旧操作系统存在大量高危漏洞,如 MS17-010 漏洞(永恒之蓝),该漏洞可被黑客利用,在未进行身份验证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远程执行代码,从而实现对目标系统的***控制。在医院环境中,一旦有终端设备感染该漏洞相关的病毒,如 WannaCry 勒索病毒,病毒可能会迅速在内部网络中横向传播,加密医院的重要数据,包括患者病历、影像资料等,导致医院业务陷入瘫痪,给医院和患者带来巨大损失 。
此外,由于医院部分业务系统对操作系统有特定要求,无法轻易进行升级,使得这些老旧设备不得不继续服役,进一步增加了安全风险。即使在一些新设备上,由于系统更新不及时,也可能存在未修复的漏洞,给黑客可乘之机。
(二)多科室设备管理难题
青田医院由多个科室组成,每个科室都有其独特的业务需求和设备使用情况。门诊科室人流量大,患者就诊过程中频繁使用自助挂号支付一体机、导诊设备等,这些设备需要与医院核心业务系统实时交互数据,且面临着不同人员的操作,容易受到恶意软件感染或遭受物理破坏。住院部则涉及大量患者信息的管理和医疗设备的使用,如病房中的监护设备、输液设备等,对数据的准确性和设备的稳定性要求***高 。
护士站作为信息枢纽,需要同时连接多个系统和设备,实现患者信息的及时更新和传递。不同科室的设备往往由各自科室负责管理,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管控机制。这导致设备的安全策略难以统一实施,例如某些科室可能对 U 盘使用未进行严格限制,使得通过 U 盘传播病毒的风险大大增加。同时,由于各科室设备型号、配置不同,运维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测和维护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一旦出现安全问题,难以快速定位和解决,影响医院整体业务的正常运转 。
(三)内网环境下病毒库与补丁升级困难
医院内部网络多为内网环境,与外部互联网物理隔离或通过特定的安全设备进行有限连接。这种网络架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部攻击的直接风险,但也给病毒库和系统补丁的升级带来了挑战 。
在传统的杀毒软件和安全防护体系中,病毒库和补丁通常需要通过互联网实时更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病毒威胁和系统漏洞。然而,在医院内网环境下,由于网络限制,无法直接从互联网获取***的更新数据。虽然可以采用离线升级的方式,即通过外部存储设备从互联网下载更新包,然后在医院内部网络中进行手动更新,但这种方式操作繁琐,且容易出现更新不及时的情况。一旦有新型病毒爆发,而医院的病毒库未能及时更新,就可能导致大量终端设备感染病毒 。
此外,内网环境中的网络拓扑结构复杂,部分区域网络带宽有限,在进行大规模补丁升级时,可能会导致网络拥堵,影响医院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一些老旧设备在安装***的系统补丁后,可能会出现兼容性问题,导致设备无法正常工作,进一步增加了运维难度和风险 。
(四)U 盘等移动存储设备滥用风险
在医院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经常使用 U 盘等移动存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如病历资料的拷贝、影像文件的共享等。然而,这种便捷的移动存储方式也带来了***大的安全风险 。
一方面,U 盘在外部环境中使用时,容易感染病毒和恶意软件。当这些带有病毒的 U 盘插入医院内部终端设备时,病毒会迅速传播至医院网络中,可能导致数据丢失、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例如,曾经出现过的 “U 盘寄生虫” 病毒,能够自动感染 U 盘中的文件,并在插入电脑时传播至电脑系统,进而感染整个局域网 。
另一方面,由于医院缺乏对 U 盘使用的有效管理机制,无法对 U 盘的来源和使用进行严格控制。一些未经授权的 U 盘可能被带入医院网络,其中可能包含敏感信息或恶意程序,存在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的隐患。同时,部分医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随意在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环境中使用 U 盘,进一步加剧了风险 。
三、火绒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V2.0 Windows 版概述
(一)产品核心功能介绍
强大的反病毒引擎:火绒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V2.0 Windows 版搭载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反病毒引擎,具备***的病毒查杀能力。该引擎能够精准识别各类已知病毒,包括常见的勒索病毒、蠕虫病毒、木马病毒等,并且能够有效应对已知病毒的新变种和未知病毒。通过对病毒的行为分析、特征匹配以及机器学习等多种技术手段,火绒反病毒引擎可以在病毒入侵的早期阶段进行检测和拦截,防止病毒在终端设备上执行恶意操作,从而保护医院的重要数据和业务系统安全 。
全面的主动防御功能:除了传统的病毒查杀功能,火绒系统还提供了全方位的主动防御机制。例如,网络入侵拦截功能可以实时监测网络流量,识别并阻断来自外部的恶意网络攻击,如端口扫描、DDoS 攻击等,保护医院网络免受外部黑客的侵扰。对外攻击拦截功能则可以防止医院内部感染病毒的终端设备成为黑客的 “肉鸡”,向外部网络发起攻击,避免医院因参与恶意网络活动而面临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 。
横向渗透防护功能针对医院内部网络中可能出现的横向攻击行为,如通过共享文件、漏洞利用等方式在不同终端设备之间传播病毒或恶意软件,能够及时进行检测和拦截,限制攻击范围,保障内网安全。黑客入侵拦截功能通过对系统关键进程、注册表项等的实时监控,发现并阻止黑客试图入侵系统的行为,如恶意程序注入、权限提升等操作 。
系统加固与漏洞修复:针对医院中大量存在的老旧操作系统以及系统漏洞问题,火绒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V2.0 Windows 版提供了系统加固功能。它可以对系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保护,如关闭不必要的系统服务、限制敏感操作权限等,减少系统被攻击的面。同时,该系统能够及时检测系统中存在的高危漏洞,并提供相应的修复方案。对于一些无法直接通过在线更新方式修复的漏洞,火绒也能通过自身的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防护,确保在漏洞未修复期间,系统仍能抵御外部攻击 。
设备管控与 U 盘管理:为了解决医院多科室设备管理难题以及 U 盘滥用风险,火绒系统具备强大的设备管控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对医院内的各类终端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包括设备的注册、状态监控、策略下发等。对于 U 盘等移动存储设备,火绒系统提供了细致的管理选项,可以实现对 U 盘的禁用、杀毒以及对指定 U 盘进行加白名单操作 。只有经过授权的 U 盘才能在医院终端设备上使用,并且在使用前会自动进行病毒查杀,有效防止因 U 盘使用而引发的安全问题。此外,系统还可以对移动存储设备的读写操作进行审计,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以便在出现安全问题时进行追溯 。
(二)产品优势与特点
占用资源少,兼容性强:考虑到医院中存在大量配置较低的老旧设备,火绒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V2.0 Windows 版在设计上充分优化了资源占用。其硬盘资源占用少,内存占用低,能够在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为终端提供强大的安全防护。无论是新型高性能设备还是老旧配置的电脑,火绒系统都能稳定运行,***系统的流畅性和业务的连续性 。同时,该系统具有出色的兼容性,能够与医院现有的各类业务系统和软件***适配,不会因安装安全软件而导致业务系统出现兼容性问题,减少了因软件冲突带来的运维成本和风险 。
可视化管理平台,操作便捷:火绒提供了科学可视化的管理平台,管理员可以通过 Web 界面轻松实现对全院终端设备的统一管理。在管理平台上,管理员可以直观地查看每一台终端设备的安全状态,包括病毒查杀情况、漏洞修复进度、防护功能启用状态等信息 。通过简洁明了的操作界面,管理员可以方便地制定和下发安全策略,对不同科室、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进行差异化管理。例如,针对门诊科室的自助设备,可以设置更严格的网络访问限制和 U 盘使用策略;对于住院部的医疗设备,则侧重于保障数据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制定相应的防护策略。可视化的管理平台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运维难度,让管理员能够快速掌握全院终端的安全状况,并及时做出响应 。
离线升级功能,适应内网环境:针对医院内网环境下病毒库和补丁升级困难的问题,火绒终端安全管理系统 V2.0 Windows 版具备离线升级功能。无需联网,管理员可以在离线状态下、内网环境中对控制中心、客户端程序、病毒库、漏洞补丁以及授权进行升级 。升级过程通过多次校验***数据的安全完整性,确保升级包在传输和安装过程中不被篡改。管理员可以定期从火绒官方网站下载***的离线升级包,然后通过内部网络将升级包分发至各个终端设备进行升级,有效解决了内网环境下无法实时更新的难题,及时保护医院网络安全 。
四、火绒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在医院的部署方案
(一)部署架构设计
多级中心架构:考虑到青田医院规模较大,科室众多,为了实现高效的安全管理,采用火绒终端安全管理系统的多级中心架构进行部署。在医院信息中心设置***控制中心,作为整个医院终端安全管理的核心枢纽,负责对全院的终端设备进行统一监管和策略制定 。***控制中心具备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能够处理大量的终端数据和安全事件。在各个科室设置二级控制中心,二级控制中心与***控制中心进行数据同步,并负责管理本科室内的终端设备 。二级控制中心可以根据科室的实际需求,对***控制中心下发的全局安全策略进行微调,实现对本科室终端设备的精细化管理。例如,影像科室由于其设备的特殊性,可能需要对某些特定的医疗影像处理软件设置例外规则,以确保软件的正常运行,二级控制中心可以方便地进行此类设置 。
分布式部署:在终端设备分布方面,采用分布式部署方式。在医院的办公区域,为每台办公电脑安装火绒客户端程序,通过客户端与所在科室的二级控制中心进行通信,接受安全策略的管理和更新 。对于医疗设备区域,根据设备的类型和网络布局,将火绒客户端灵活部署在相关设备上。对于一些大型医疗设备,如核磁 CT、X 光机等,由于其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在确保兼容性的前提下,将火绒客户端安装在设备的控制终端上,对设备的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进行安全防护 。对于自助挂号支付一体机等面向患者的终端设备,同样安装火绒客户端,并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只允许其访问必要的医院业务系统和网络资源,防止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因误操作而遭受恶意软件攻击或访问恶意网站 。
(二)部署实施步骤
前期准备阶段
设备与环境评估:在部署火绒终端安全管理系统之前,对医院的网络设备、终端设备以及网络环境进行全面评估。详细了解医院现有网络拓扑结构、各科室的网络带宽、终端设备的硬件配置和操作系统版本等信息,为后续的系统部署和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例如,对于网络带宽较低的区域,在进行升级和数据传输时,合理安排任务时间,避免因网络拥堵影响业务正常运行。对于老旧设备,提前测试火绒系统的兼容性,确保系统能够在这些设备上稳定运行 。
制定部署计划:根据设备与环境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部署计划。明确各级控制中心的部署位置、服务器配置要求,以及终端设备的安装顺序和时间节点 。制定详细的人员培训计划,包括对医院信息中心管理员、各科室系统维护人员以及医护人员的培训,确保相关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火绒系统的使用和管理方法 。同时,准备好部署所需的各类软件和硬件资源,如安装介质、授权文件等 。
系统安装与配置阶段
控制中心安装:首先在医院信息中心部署***控制中心服务器。按照火绒系统的安装指南,正确安装控制中心软件,并进行初始化配置,包括设置管理员账号和密码、配置数据库连接等 。完成***控制中心安装后,在各科室部署二级控制中心服务器,同样按照安装流程进行安装和配置,并将二级控制中心与***控制中心进行连接和数据同步设置 。在配置过程中,根据医院的组织架构和管理需求,合理划分终端设备的分组和权限,以便后续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
终端设备安装:在控制中心安装配置完成后,开始在终端设备上安装火绒客户端程序。对于办公电脑,可以通过网络共享的方式,将客户端安装程序分发至各终端设备,然后由终端用户自行安装或通过远程部署工具进行批量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根据设备所属科室和业务需求,将客户端正确加入对应的二级控制中心分组,并设置初始的安全策略 。对于医疗设备,由于其操作的特殊性,可能需要技术人员现场进行客户端安装,并在安装后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确保安装过程不会对设备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
安全策略配置:在终端设备安装完成后,通过控制中心对全院的安全策略进行统一配置。根据医院面临的安全风险和业务需求,制定全面的安全策略,包括病毒查杀策略、网络访问控制策略、U 盘使用策略、系统加固策略等 。例如,设置定期全盘病毒查杀任务,在非工作时间进行深度扫描,以减少对业务的影响;对于网络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终端设备只能访问与业务相关的网络地址和端口,禁止访问恶意网站和未经授权的外部网络;针对 U 盘使用策略,默认禁止所有 U 盘接入,仅对经过授权的特定 U 盘开放使用权限,并在使用前自动进行病毒查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