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四川 
选品,找货,一搜全有

 

 

无线降噪耳机的终***天花板,又提高了一大截。
AirPods Pro,这款标志性的白色苹果耳机,在全世界烂大街并非没有理由。
在音质/降噪效果、耳机大小/便携性、品质/品牌属性这三点上,AirPods Pro 很长时间以来的确是***平衡。
但是,无线降噪耳机的国度,真的就这样由苹果统治下去了吗?
Bose 对王位发起了挑战。
9月7日昨天——没错,苹果召开新品发布会,宣布升级版 AirPods Pro 的同***——Bose 在纽约举办了一场线下试听会,发布了第二代 QuietComfort 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中文昵称“大鲨”)。
一家是无所不能的消费电子全球巨头,另外 一家是降噪耳机技术的***, 两家公司在同***发布了直接对位竞争的产品,***就是这么巧……
昨天苹果在发布会现场没有提供真机试听(只有试戴)。而在纽约,我已经试听了 Bose 新款 QC 耳机大约30分钟。
图片来源:Bose
根据我的试听体验,Bose 的新一代“大鲨”和上一代 AirPods Pro 的比较如下:
新款 QC 耳机的音质更好、降噪性能更强,价格也略贵一点。
如果从使用场景来看,AirPods Pro 是音乐、电话、智能操控的“***型”选手,但没有一项特别强,适合大众用户;
而新款 QC 耳机则把技能树点在了音质和降噪方面,适合对于这两项要求更高的准专业消费者。
(至于Siri/Google Assistant 语音控制无缝整合?Bose 表示它的核心用户对此并不关心。)
需要明确的是:这款来自 Bose 的无线耳机,并不能在所有场景下***取代 AirPods Pro。
但如果你将要搭乘公交地铁、航班火车,或者在咖啡馆等公共场合工作,只想享受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的纯粹音乐和***安静?
或许新“大鲨”真的可以给你带来更好的音质和降噪体验。
/ 降噪耳塞天花板,再次提高 /
新产品和前代 QC 耳机采用的是相同的驱动单元。
用过上一代“大鲨”的朋友应该都有认同,它的音质水准,在2020/21年,已经可以称得上是 TWS(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天花板。 但是,真的没有提升空间了么?
我找了多位 Bose 高管和音频技术研发专家提出问题,他们对于驱动单元也给出了自信的回答: 在目前市场上,一代/二代 QC 入耳式耳机的音质水准已经足够***了。
一款耳机的音质,除了驱动单元之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使用环境噪声和佩戴情况的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 Bose 把新产品研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降噪和佩戴设计方面。
图片来源: Bose
首先来看降噪:
近年来 TWS 耳机有了***大普及,各种竞争对手都开始宣传能够扫描用户耳道的“智能调节降噪”功能,表述却含混不清。
Bose 却对此***直截了当: 所谓的“适应性降噪”技术 (adaptive noise cancelling),以及“智能扫描”之类的办法,其实并不能取得***的结果。
这次在新耳机产品上,Bose 采用了全新研发的 CustomTune 耳内音场调校技术,通过耳内扫描的结果,定制耳机的 EQ 和消噪滤波。
和竞争对手神乎其神的扫描黑科技不一样,Bose 解决人耳定制的方法,简单且“暴力”:
它找来了大批情况各异的测试者,进行了成千上万人次的测试,记录了大量数据,为每一种测试结果都设计了专门的 EQ 和降噪滤波。
每一次从充电盒中取出塞到耳朵里,耳机都会激活 CustomTune 技术,发出一个特有的音效,并且使用耳机腔体向内的麦克风对音效进行测算。
耳机再根据测算的结果,从数据库里匹配到***接近用户的 EQ 和滤波,从而实现***音效和降噪体验。 (用户仍然可以用 app 自行调节 EQ 和降噪强度。 )
CustomTune 扫描滤波示意概念图 来源: Bose
值得一提的是,昨天的秋季发布会上,苹果告诉用户新 AirPods Pro 的降噪定制要用到 iPhone 相机扫描耳朵; 而 Bose 的新耳机直接在本体上就可以进行完成扫描,至于手机是 iPhone 还是 Android 更没所谓了。
这次试听活动包括了几个不同的场景,比如航班、火车站、车水马龙等。 在一个半封闭的空间内,几台音响高分贝播放来自这些场景的噪音,同时工作人员也在我们身边走来走去、大声说话。
在佩戴耳机并打开降噪模式后,我的听觉感受是大约90%的背景噪音被消除了,人声则降低了80%左右 ——当然,这个数字并不是仪器测量的结果,只是量化我的感受。
我在现场看到了一张二代和一代 QC 耳机降噪对比的数据图,显示新产品在航班、地铁、道路交通等低频段的降噪效果提升了大约30%,总体上已经相当接近***消除。
近 距离人声、日常起居工作环境里的他人导致的噪声,以及公共交通工具上婴儿的哭闹等等——这些都属于中频段以及非周期性噪音。 中频段、非周期噪音在以往的主动降噪领域一直是巨大的难题。
比如我坐在咖啡厅里戴着 AirPods Pro,它能有效过滤环境底噪, 以及窗外路过的车辆; 然而被迫听到旁边人聊天的内容,还是会令我有点破防…
而在新款 QC 耳机的试听体验中,我感觉它对于这部分中频、非周期噪音的降噪效果有了质的飞跃。 在上述数据图上,中频段的提升大约是50%。
黑色 QC 无线降噪耳机二代 图片来源:杜晨/硅星人
对于高频噪音,这张数据图显示“大鲨”二代的降噪表现反而比前代产品有所退步。 但 Bose 的一位音频研发专家对我表示,这只是纸面上的数据统计结果。 实际上由于采用了 CustomTune 技术能够以***低的延迟主动过滤掉所有频段的噪音,高频的降噪能力其实并没有打折扣。
在 采访几位 Bose 高管的时候,他们甚至告诉我,在内部竞品测试当中,这次的新款 QC 耳机是市面上所有无线降噪耳机当中降噪效果***的。
没错,对比对象包括其它入耳式耳机,以及封闭性更强的头戴式(耳罩)降噪耳机。 甚至连 Bose 自家的 NC/QC 系列头戴耳机,在新“大鲨”面前都略逊一筹。
图片来源:Bose
聊完了降噪,我们再说说它的对立面: 通透模式。
Bose 这次在“大鲨”二代上还应用了另一项新技术 ActiveSense。 简单来说,ActiveSense 就是一个更加***的前馈 (feedforward) 算法,它利用机身朝外的三个麦克风来拾取周围声音,从而实现更好的降噪和通透效果。
它的效果,我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之前使用某国产耳机时,我在通透模式下不太能够辨认周围声音来自的方向; AirPods Pro 的通透模式好得多,但还是会明显感觉声音是被耳机播放进来的,不太真实。
而在新款 QC 耳机上,我可以很准确地听到一个声音是来自我的面前,还是身后的左侧或者右侧,并且声音真的有透进来的感觉。
高水准音质和强大降噪/通透表现,鱼和熊掌可以兼得——这是 AirPods Pro,以及所有其它同类无线耳机产品都尚未达到的。
(当然这里还是再次强调一下,每个人的耳朵形状和感受力都不同,以上都是我的主观感受。)
图片来源:Bose
/ 佩戴体验优化,填补前代缺陷 /
一代 QC 入耳式降噪耳机受到诟病的鲨鱼鳍舒适度、耳机体积大/重、充电盒太大等问题,在二代产品上也得到了解决。
鲨鱼鳍在无线入耳式产品上已经很常见了, 这种固定翼的佩戴舒适取决于硅胶的选材。硬的不易掉落,但因为压力都在尖角上,长时间佩戴耳朵会明显酸痛; 反之选择软材料,长时间佩戴更舒适,但是固定不够强,容易掉落。
这次的新款 QC 耳机,选择了一个***不同的思路:不再用鲨鱼鳍把耳机顶在耳廓上方,而是改成了硅胶固定环,可以覆盖几乎整个耳廓。
图片来源: 杜晨/硅星人
图片来源:杜晨/硅星人
首先,这种固定环的一个好处是耳道密封性更好。更重要的是,和过去鲨鱼鳍相比,新设计能够让压力分散到更大面积的耳廓上。比较下来 ,我的感受是新设计在“异物感”上有明显改善。
至于容不容易掉,每个人的耳朵形状不一样,没法一概而论,Bose 也提供了三种不同大小的固定环和伞状硅胶塞头。
(没有了鲨鱼鳍,一开始确实有点心慌,不过习惯就好了,我用的是默认的固定环,晃了几下并没有发生松动。)
图片来源:Bose
另外,在首次佩戴以及之后使用的时候,用户都可以在 Bose app 里使用自带的“佩戴测试”功能来激活 CustomTune 技术来测试是否漏音。 如果存在单边漏音,则可以选用大一号的固定环或塞头。
图片来源:Bose
前代 QC 入耳式耳机虽然音质和降噪都很出色,但备受诟病的一点,正是在于耳机机身太大,佩戴时突出过于明显,而且整体像是公版设计,缺乏 Bose 风格。
这次的新“大鲨”耳机,单边耳机的重量只有不到7克,相比上一代产品体积减小了三分之一,佩戴时突出耳外的机身部分更小,逐渐接近但仍然没有达到 AirPods Pro 的纤细,不过至少不再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观感了。
图片来源: B ose
开启降噪或通透模式,耳机的音乐收听续航为6小时左右,和苹果昨天发布的升级版 AirPods Pro 相同; 20分钟快充等于2小时音乐播放,从零到充满电大约用时1小时。
充电盒自身电量能够充满耳机三次,总续航达到24小时。 重点在于这次的充电盒也总算真正能揣进兜里了,尺寸和 AirPods Pro 差不多。
图片来源: B ose
产品颜色只有两种,一黑一白。
我在采访中也提出了问题,考虑到无线耳机在今天对于很多人来说,除了耳机之外也是一种时尚配饰的存在,为何 Bose 不像三星、Beats 以及国产品牌那样,推出中低端产品以及多种时尚的配色?
Bose CEO Lila Snyder 告诉我, “声音绝非一件配饰,而应该是一种更***的艺术追求。 ”
“Bose 专注做的,也是***能够点燃我们激情的事情,就是对影音艺术家赋予***的忠诚,让他们的作品,无论在***收听场景下,都能够在听者耳中******还原。 ”
Bose CEO Lila Snyder 接受采访 图片来源:硅星人
大约60年前,Amar Bose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依托麻省理工学院 MIT 创办了音频技术公司 Bose。 除了音乐产品外,这家公司后来还对汽车音响及汽车避震系统有所涉猎。
虽然两个音乐和汽车听上去风马牛不相及,但我们过去对这家公司的报道中曾经提到过,其实这两者的技术本质都是对波形的抑制。
虽然今天很多耳机和消费电子公司都推出了无线降噪耳机,但如果要论驾驭波形的能力,在我个人看来,Bose 算是独此一家。
可能也是这种自信,让 Bose 敢于和全球消费电子巨头苹果在同***撞场,发布直接 竞争的产品。
新款第二代 QuietComfort 消噪耳机售价299美元/2299元人民币,中国大陆9月16日开启预订,29日正式发售(白色版本晚些时候发售)。
我已经听过了 Bose 新产品,未来将会找机会体验和对比苹果昨天发布的升级版 AirPods Pro。 也欢迎品玩/硅星人读者朋友持续关注后续的深入对比评测。
注:封面图来自于Bose ,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不同意使用,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

Bose 博士 京东官方旗舰店

汇倍网:全品类,真货源 、IT产品细分领域全景图—————行业用户 IT产品 选型指南

科学仪器

峰值功率分析仪  变频器  变压器  调压器  接触器  温度传感器  电容器  电阻  压力传感器  压力变送器  编码器  电路板  稳压器  互感器  智能控制器  接近开关  量角器  光伏逆变器  电源模块  连接器  低压电器  继电器  实验室仪器  流量计  温湿度计  压力表  水表  燃气表  全站仪  经纬仪  三坐标测量仪  可燃气体检测仪  天平秤  地磅  电子秤  台秤  避雷针  三极管  电位器  绝缘子  汽车电机  交通信号灯  塔钟  PCR Polymease Chain Reaction 设备  厚度测量仪  电能质量分析仪  电工仪器仪表  环境检测仪器  干燥箱  电泳仪  工业测量仪  激光测量仪器  测温仪器  网络电缆测试仪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  蓄电池内阻分析仪  钳形表(钳型表)  接地地阻测试仪  振动测试仪  频谱分析仪  称重设备  注射泵  工业内窥镜  便携式浮游菌采样仪  显微镜  电化学工作站(电分化学分析仪)  回弹仪  罗盘仪  水准仪  噪声计(噪声仪)  信号发生器  夜视仪  光功率计  可编程直流电子负载  高低温试验箱  粗糙度测量仪  硬度计  转速计(转速测量仪)  量具  超声波探伤仪  示波器  微波功率计  色谱仪  气体检测仪  水质分析仪  X射线仪  质谱仪  光谱仪

IT会议与活动及媒体

IT媒体

玩具 乐器

乐琴  潮流盲盒

食品/酒类/生鲜/特产

新鲜水果  生鲜  中外名酒  饮料冲调  牛奶制品  休闲食品  茶叶  食用油  粮食  调味品

家居/家具/家装/厨具

五金电工  厨具

女鞋/箱包/钟表/珠宝

钟表  功能箱包  精选大牌  奢侈品

手机/运营商/数码产品

手机配件  手机